實驗室簡介

全省濱海受損生态系統修複重點實驗室在原浙江省植物進化生态學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由伟徳国际官网登录入口牽頭聯合行業領軍企業中節能鐵漢生态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及學校下屬企業台州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新組建而成。

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82人(省部級以上人才7人),科研場地18000平方米,儀器設備近億元。



實驗室近三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項目32項、省部級項目17項,授權發明專利39件,成果轉化21項,在NCPNAS等發表論文287篇,獲科研獎勵13擁有環境/生态學、植物/動物學ESI全球前1%學科,區域和學科優勢明顯。

本實驗室圍繞國家和浙江生态文明建設戰略布局,面向雙碳背景生态安全屏障建設科技需求,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升級版,以濱海受損濕地、農田、森林和鹽堿地等為研究對象,聚焦浙江濱海生物入侵、極端氣候和污染受損的生态系統自然修複困難的關鍵問題,開展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典型區域集成示範,尤其重點關注外來生物二次入侵防控、台風幹擾修複、鹽堿地改良、微塑料污染等“卡脖子”問題,實現農林業、海洋藍色循環、智慧環保等産業綠色低碳轉型,也是我省“315”科技創新體系的具體體現。

 

入侵生态系統修複:針對外來植物二次入侵機制不清、修複技術不足等問題,以濱海濕地(灘塗)和農田為研究對象,闡明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黃花、空心蓮子草等二次入侵機制及對本地植物生長的反饋;建立衛星遙感監測技術,集成土壤微生物改良菌劑、植物源抑菌劑、高固碳本地物種替代等二次入侵防治修複技術。尤其針對互花米草二次入侵,集成以無人機精準滅除、耐冷紅樹林替代等策略為主的防控技術體系,建立工程示範并推廣。


 極端氣候幹擾生态系統修複:針對極端氣候幹擾對濱海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機制不清、修複技術不足等問題,闡明台風、高溫幹旱和極端高溫、雨雪冰凍對濱海森林、農田生态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機制,選育抗幹擾樹種,集成土壤生态改良、農林複合經營等災後受損生态系統恢複技術體系。尤其是針對山區抗台風受損邊坡治理和修複,開發高分子噴播新材料新工藝,研制配套噴播設備和噴播種子包産品,集成抗台風幹擾森林生态系統修複技術體系,建立工程示範并推廣。


 圍海造地幹擾生态系統修複:針對濱海鹽堿地改良新材料新裝備不足、污染溯源不清等問題,基于耐鹽堿高固碳适生和抗逆植物資源庫,研發微生物菌劑,開發泥炭基新型鹽堿土壤改良劑、“土非土”植物固着材料等,構建植物、改良劑與“擡田-淺池”等相結合的濱海鹽堿地拟自然改良技術體系,建立工程示範并推廣;開展微塑料等新污染物指紋圖譜特征和遷移機制研究,研發新污染物監控和數據采集傳輸技術,開展智慧化預警;基于在線檢測和機器學習模型,精準評價和預測特征污染物分布特征和動态變化,開展智慧化運營。

  


誠邀全球夥伴攜手同行,共探合作機遇,同繪發展藍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