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控制
      
        菌種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9-19
      
    
    
    
由于AMF菌種資源收集與保藏的各個步驟 (包括:誘導培養、單孢培養、擴繁培養、取樣、檢查、收獲等) 都是在開放或半開放的有菌環境下進行,并且培養時間較長 (一般3個月以上),因此,必須盡量保持操作和培養空間潔淨,寄主植物健康,盡可能降低植物病原物、腐生生物和昆蟲等的滋生、有毒或有害物質的污染等。
1. 寄主的選擇與種子消毒:一般選用對AMF依賴性較大、對菌種專一性較小、根系較發達,适合溫室盆栽的植物。已經成功運用的物種有高粱、三葉草、苜蓿、紫雲英、煙草、玉米、洋蔥、蘇丹草和小麥等。本方法選擇使用高粱作為寄主植物。高粱種子用1%甲醛溶液浸泡5 min消毒後,用蒸餾水清洗數次,再于蒸餾水中浸泡2-3 h後裝入上下蓋中均裝有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25-30 °C催芽24 h,中間用蒸餾水清洗種子1次。

2. 基質的選擇與滅菌:文獻報道用過的生長基質包括樹皮、泥炭、陶粒、沸石、河砂、蛭石、珍珠岩、鈣質黏土和膨脹黏土等,可以用一種或幾種不同比例的組合。本方法選擇使用沸石和河砂1:1混合作為生長基質。沸石和河砂按體積1:1混合,加水拌勻成潮濕狀,裝布袋。95-100 °C常壓蒸汽滅菌2 h,間隔24 h,相同條件下滅菌1 h,放置1-2周後使用。

3. 培養容器的選擇與消毒:培養容器的大小應當與根系生長時的實際空間相匹配,采用塑料或容易清潔的材質,所有容器使用前均需消毒。可以用0.5%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30 min,淋幹,備用。也可以用70%-75%的乙醇溶液擦拭,淋幹,備用。

4. 接種過程、取樣檢查、收獲等操作的質量控制:接種、取樣、收獲等步驟不在超淨工作台中進行,要求在潔淨的室内空間完成,盡量減少空氣流動,以最大限度減少操作過程中培養物微粒在空氣中散布所造成的交叉污染。每次工作前後操作桌面要用70%-75%酒精擦拭消毒。在處理幹培養物時,空氣中會迷漫大量培養物微粒并沉積下來,可向空中噴水或噴0.5%的次氯酸鈉溶液,清除空氣中的微粒。
5. 光照培養室和溫室的質量控制:為了高效培養AMF菌種,确保無病原物、無蟲卵和最低數量的其他腐生生物,需要建立專門用于AMF培養的光照培養室或溫室,并設專人管理,嚴格禁止在培養室内進行土壤和植物的處理操作。光照培養室或溫室的地闆及培養架在每一個培養周期完成後徹底清洗消毒。培養過程中嚴格觀察、控制病蟲害的發生,一旦觀察到有土傳病害存在的症狀 (如生長下降、失綠、葉片變薄等) 應立即檢查基質和根系,如檢測到病原菌,應立即丢棄,重新開始盆栽。
6. 生長管理的質量控制:AMF的分離及定期複壯均采用盆栽的方法進行,期間應注意澆水、營養液使用、光照、溫濕度及病蟲害控制等。本培養方法光照培養室參數控制:光照強度10,000-15,000 lx,光照時間16 h溫度21-28 °C,新風機通風量50%。人工适量澆潔淨的水,做到基質的幹濕交替,盡量避免過濕或過幹。為保障用水清潔,采用安利淨水器。一般認為,過多的肥料,特别是P和N的含量過高,會抑制AMF的生長與産孢,隻有當植物出現缺素症狀時補澆适量20%的霍格蘭營養液。殺蟲劑能夠影響AMF的侵染和産孢數量,但是為了防止昆蟲引起盆栽中的交叉污染,或對植株生長産生影響,可以應用一些昆蟲殺蟲劑。

注意事項
1. 野外采樣一般選擇寄主植物基本停止營養生長,開花結果期為采樣時間,此時大部分AMF的孢子已經成熟,易于進行菌種鑒定、分離和培養。
2. 一些AMF的較大孢子果會分布在表層土壤中,采樣時避免去掉表層土壤,隻需挑出枯枝落葉、大塊砂石和其他雜物即可。
3. 單孢擴繁時,應除去孢子表面遊離的任何菌絲片段。菌絲片段的存在可能會造成污染。這種污染要到産孢或到第2-3代盆栽周期後才可能被發現。
4. 盆栽培養溫度調控必須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寄主植物生長的适宜溫度,二是AMF生長的适宜溫度。因此,培養室的最适溫度應根據寄主植物的種類及AMF的種類而定,一般情況下最适溫度應保持在寄主植物最适溫度的上限,但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5 °C。
5. 濕度是盆栽擴繁的重要因素,盆栽積水會導緻培養物中滋生微生物和病蟲,過度幹旱脅迫會導緻寄主植物不能正常生長。最好人工适量澆潔淨的水,做到基質的幹濕交替,盡量避免過濕或過幹。
6. 所有培養過程中澆水時都要用潔淨的水,澆水容器用水沖洗幹淨後再用;嚴禁澆水容器接觸到培養基質表面或将基質或水潑濺到外面,以免造成盆栽之間的污染。